1986年7月29日
我国成功实施首例脑内移植手术
2025-08-04,北京宣武医院与首都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携手,共同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脑内移植手术,标志着我国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继瑞典、墨西哥之后,全球第三个在临床上成功开展脑内移植手术的国家。
脑内移植手术主要针对的是重症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直、全身震颤,逐渐失去控制活动的能力。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脑内多巴胺这种神经介质的含量降低所致。传统药物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往往伴随着明显的副作用,且长期效果有限。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时我国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脑内移植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能够分泌多巴胺的细胞移植到患者脑内,以补充缺失的多巴胺,从而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2025-08-04上午9时,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手术正式开始。手术患者是52岁的罗敬一,他长期饱受帕金森氏病的折磨。手术团队由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的专家和首都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经过精心准备和周密计划,决定采用患者自体肾上腺髓质作为移植材料。
手术过程复杂而精细,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以确保移植细胞能够准确植入脑内预定位置。手术历时35个小时,期间患者情况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手术完成后,罗敬一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脑内移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此后,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纷纷效仿,推动了脑内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科研角度来看,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医学科技方面的实力,更为国际神经科学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从患者角度来看,这次手术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许多帕金森氏病患者因此得以重拾生活信心,重新融入社会。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医学科技的温暖和力量。
尽管脑内移植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医学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未来,随着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将会迎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来源:央视网、科普中国